新闻中心NEWS CENTER

<<返回上一页

一只烧鸡中的乡愁味道——王记烧鸡

发布时间:2023-07-05来源:点击:1058

  “吃上一口,肉香浓郁,唇齿留香!”常年生活在北京的李先生是嵩县人,他***忘不掉嵩县王烧鸡。每隔个把月,他准会托亲戚给寄来两三只。“这是乡愁的味道。”他说。

  我们循“味”来到嵩县。

  一大早,王记烧鸡店门口便排起了长队,店里飘出的香味撩拨着每一位顾客的味蕾。

  今年60岁的王老三,是王记烧鸡的第三代传人,很健谈。说起了王家制作烧鸡的渊源,他也是听长辈说的——

  清光绪二十九年(公元1903年),他的爷爷王开琴家里收留了一对从京城流落到嵩县的夫妇。男的姓殷,五十开外,豫东人。

  王开琴知书达理,殷师傅见多识广,两人很是投缘。两年后的一天,殷师傅把王开琴叫到跟前,关上门,从木匣子里取出一页发黄的纸片,说是制作烧鸡的秘方,再三叮嘱“不能外传”。

  “要想烧鸡香,八料加老汤。”老殷详细地说了八味香料的成分配伍。王开琴这才知道,殷师傅竟在宫廷里当过御厨。

  此后,王开琴按照秘方,在嵩县开了***家王记烧鸡店,其售卖的烧鸡“口若衔蚨,异香醇厚,咸淡适中,老幼皆宜”,“无论凉热食之,均余香满口”,一炮打响,声名远播,相传至今。

  我们随王老三走进操作间。一口大锅咕嘟嘟地冒着热气,工作人员正在卤制烧鸡,将宰杀好的鸡上半身先入锅,沿着锅边一圈一圈地推到中间,再将一只只蘸了热汤的鸡一字摆开,将一把一把香料塞入鸡肚子,重新放入锅中。这些加了香料的鸡,在老汤中要煮上3个小时,然后翻过来再煮3个小时,***后用文火焖上半个小时。

  “一定得选一年半以上的老鸡或柴鸡,太嫩的鸡,无法保证肉质的劲道,也经不住7个小时的烹制。”王老三说,这样烹制出来的烧鸡肉质劲道,烂而不散、硬而不柴,掰开后拉丝不断。

  “来,尝一尝……”接过他递过来的筷子,轻轻一夹,鸡皮和鸡肉就分离了。放进嘴里,肉质比别处的烧鸡硬一些,但不干不柴,香而有嚼劲。

  千事万事,吃是大事。王老三说,他家从选鸡、杀鸡、配料、烹制手法……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。仅嵩县的门店,每天就能卖出1000多只烧鸡,有时宰杀忙不过来,宁可减少销量,也决不借他人之手,就是为了保证每只烧鸡的质量,让食客吃得放心。

  王记烧鸡的***传承人王书林说,老汤是煮鸡的关键。每煮一锅鸡,必须加上头锅的老汤,如此沿袭,汤越来越老,越老越好,“这样煮出来的鸡闻不见中药气,只能闻见配料的香气,是用现在的食品添加剂调不出的那种味道”。

  是啊,“一餐一世界,一食一匠心”。这种味道,是乡愁的味道,是匠心的味道,是品质的味道!


分享到:0 用手机看
#

拍下二维码,信息随身看

试试用微信扫一扫,
在你手机上继续观看此页面。

地址:嵩县白云商厦对面王记烧鸡店
乘车路线:

QQ